查看原文
其他

为生命的顽强喝彩

    图片来源:网络

为生命的顽强喝彩作者:史占青 《北大荒之情网》

编者按:三周前,本网曾经刊登过一篇回忆北大荒生活的文章《兵团轶事·扑救山火》,想不到,作者之一的刘全新竟是一位失去双手和两只小臂的残疾知青——哥哥刘全新用残疾的双臂夹着笔写出初稿,妹妹刘铁新用电脑敲出来发到网上。这是荒友史占清在下边这篇文章中告诉我们的,这真是让人感动!在这里,我们也要谢谢刘家兄妹,谢谢史占清荒友,谢谢牵线搭桥、把文章发给北大荒之情网的68团荒友汪宝兴和王培,谢谢所有为顽强生命喝彩助力的人。

几天前,68团网上家园联络员和网上忠实守护者王培做了一件大好事,他们把原一营八连1976年下乡的哈尔滨市知青刘铁新的两篇文章上传到了北大荒之情网,并且我们家乡的这家网站(我称呼北大荒之情网是我们家乡的网站)很快就将其中的一篇登载了。这件事得到了八连以及其他连队不少战友的一片赞扬,应当说不仅仅是联络员和王培,包括凤凰网知青频道的管理员、北大荒之情网站的管理员,他们在不经意间通过自己的劳动为知青做了一件天大的好事。


为什么这么说呢?还要从上传的这两篇文章说起。两篇文章总的题目叫哥哥的故事,第一篇兵团轶事——扑救山火;第二篇兵团轶事——翻车。这两篇文章真实的再现了当年知青扑救山火和在生产劳动中发生翻车事故的场景,具体情节我们暂且不回顾。我要说的是,看到这两篇文章,每一位战友、每一位读者都会情不自禁的提出两个问题:作者为什么是两个人,他们是如何在一起合作的?既然是哥哥的亲身经历,为什么哥哥不将文章亲自上传到网上呢?


在这里,我把我所了解到的一些情况讲给大家。刘全新、刘铁新是亲兄妹俩,二人都是下乡知青,但不在一个连队。哥哥刘全新在那次翻车事故后,又一次发生了高压电触电事故,这次事故使他失去了双手和两只小臂。


而今天我们看到的这两篇文章,就是住在敬老院里的他,靠着两只秃秃的肘,夹着一支笔,一字一字写下来,然后交给他的妹妹,由妹妹敲击出来上传到网上的。几天来,我的情绪始终难以控制,时常泪眼模糊,我读着那些文字,我们的那些经历一幕一幕总是浮现在眼前,在那字里行间,仿佛流淌着知青们的鲜血。今天,我们再去回味那首歌中唱到的:“你的果实里有我的生命,你的江河里有我的血液,即使今朝我逝去,也要长眠在你的怀抱了……”恐怕就有更深一层的体悟了。我相信,他是用自己的心、自己的血在述说着当年的故事,在和我们的战友们交流。同时,他也需要问候和关怀、需要鼓励,更需要为他顽强拼搏的精神喝彩。 


我记得前不久一些战友在讨论一个话题,就是创建知青家园到底有什么意义。毋庸置疑,有了这样一个知青家园的平台,可以交流思想,可以学习新知,可以给当年的知青带来快乐和幸福。然而,我们可能没有想到,就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个和谐的家园,可以给一些战友带来精神上的安慰和鼓励,甚至使他们战胜病魔,顽强的生存下去。如果说就是因为我们的一个问候、一声喝彩,一个鼓励,可以使一位久病的知青战友摆脱病痛,振奋精神,再顽强的生活十年、十五年、二十年甚至三十年,那么,不就是一件天大的好事吗!那么,我们还会吝啬这一声问候、一声喝彩吗。我想,我们大家,包括凤凰网、北大荒之情网的管理员们也一定会站出来做这样的好事。 


我与两篇文章的作者刘全新没有在一个连队共事过。当年,我在营部开会,只是听营教导员齐国泰、营长陈清峰说过这两件事。

正像作者本人说的,大胶轮车翻下桥后,被人称为潜水艇,翻车落水后是他打碎风挡玻璃,将驾驶室里4名女生救上来的;再后来的事被人称为高空触电。当时还听说,这位失去双臂的知青,连裤带都没法系,生活根本无法自理。这些年来,他有了自己的家庭、有了孩子,可想而知,他的生活是多么艰辛。难能可贵的是,在他的两篇文章中,没有丝毫的牢骚怨言,没有消极颓废的情绪。30多年过去了,他连扑救山火受重伤的那个女孩子名字都记得那么清楚,还有着那样的同情之心,让我们真切感受到了他的善良,感受到他积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这使我对他更加尊重和敬佩。 


我之所以关注这两篇文章,一个原因是在北大荒下乡时对这两件事略知一二,另一个原因是我也受过工伤,有过受伤后的痛苦经历。再有一个原因,就是在刘全新翻车的那座桥往北1公里左右,我曾驾驶铁牛55险些在另一座桥上翻车,当时后边拖斗里坐着几个知青,其中有杜二勇,把他们都吓坏了,所以今天触景生情。更重要的原因是,刘全新战友的经历,具有非同一般的典型性,对我们的知青文化起着一种诠释作用。我曾在“我的东山包下小村庄”一文中谈起过三种文化,其中之一就是知青文化,直到今天,我还在思考到底知青文化都包括哪些内容。 


我对刘全新兄妹俩也有遗憾,这种遗憾在我的另一篇文章“我们要读书”中有所表述。今天的刘全新为什么不能成为史铁生、张海迪,恐怕还是有一定原因的。那么,今天不能成为史铁生、张海迪,今后的几十年能不能成为史铁生、张海迪,我觉得走对了路就行,需要你们兄妹俩和关心你们的战友们共同努力。我今天说的可能有一点涉及了你们的个人隐私,我希望你们能原谅,因为我是善意的、真心的希望你们尤其是全新兄创造出生命的奇迹和辉煌。请理解我的一片真心实意。

附:刘铁新2012-11-21留言

看了指导员的《为生命的顽强喝彩》一文,非常受鼓舞,特意把这段话打电话告知兄长,哥哥看过后除了连说:感动、感谢以外,沉思良久,又把当年他在北大荒的一些经历叨咕一番。《哥哥的故事》我在工作之余继续整理的过程中几次感动的双眼模糊写不下去……哥告诉我,那些都是他亲身经历,没有丝毫的艺术加工,相信故事中的那些战友假如有机会看到,也会产生共鸣吧。我想,哥哥回忆他真实的过去,对他来讲也是一种别样的幸福吧?谢谢史指导员,谢谢68团网上家园联络员、谢谢王培大哥的知遇,谢谢你们所有的关注我们兄妹成长的大哥大姐们。

兵团往事·扑救山火作者:刘铁新 刘铁新整理打印

那是发生在1968年10月我刚刚下乡不久的事情。记得是我们刚发了棉衣,还很年轻的我们,就经历了一场扑救山火战斗。 

那天,我们新编六连正在开会,突然有人来会场报告:“轱辘辊河以南,四三部队农场以北的草塘起山火了!”我所在的团地处林区,属于丘陵地带,到处生长着树木,一片山林、一片平原。平原离山林一、二十里地,有的地方草塘紧靠着山林,适逢秋季,山中树叶掉净,草木干枯,干柴烈火啊!草塘起火就意味着在几分钟、甚至几秒钟就有可能把山林连成一片“火海”! 情况万分危急,山火就是命令,于是,会议马上终止,六连全体指战员立即直奔火场…… 仅仅就用了两、三分钟时间,我们就赶到了火灾现场。


第一次见到山火的我,不免心中有些恐慌:一丈多高的大火,上下飞舞着快速向前“奔腾”。听这的老职工说,山火的速度惊人,骑马都追赶不上!我们是从北侧上来的,那天正赶上西南风,火势凶猛,浓烟滚滚,离大火还有一百多米远就熏烤得我们睁不开眼,呛得鼻涕眼泪直流。但是我们仍然毫不犹豫地快速脱下新发的棉衣,毫无惧色地冲向火场…… 火场中心大部分在轱辘辊河南侧,开始,我们觉得有一条小河隔着,大火不过河就可以了,保住小河北侧的营房、家属区就行了。于是,我们这帮不知天高地厚的年轻战士大声喊着:“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毛主席语录为自己壮胆。准备一旦火势上来,就用河边拔下来的树枝、柳条挑着河水灭火。


正喊着,突然听到一个战友急喊:“河对岸有我们的人!大家冲、冲啊,冲过河去!”我抬眼望去,果然,河对岸有人时隐时现的在扑打着山火,大火的南边就是一片林区……不容多想,我随战友们冲了过河,至于怎么冲过去的,事后竟全然不知!

冲进了中心火场,尽管大火炙烤得我们浑身发烫,但是我们这帮没见过山火的愣头青,就知道使劲扑打,当看到一天津知青,用棉大衣沾水拼命抽打山火时,方想起我们的棉衣全脱在河北侧,手里仅仅拿着一把小小的树枝或者柳条,打火的速度明显不如用大衣打火的面积以及速度。


正在我们手忙脚乱、束手无策之时,一当地老职工大声的告诉我们:“用树枝、柳条打火,打头不打尾,打尾越打火势越大,打头,就是说把火打向着过的地方,就能使火和草分离,一打一挫;你们跟着火屁股,越打越着……”老职工的话,顿时启发了我们,按照他说的要领,我们分散开来,冲向各个大火集中处,互帮互学、拼命抽打,效率大增,亢奋中的我们忘记了一切…… 


正当我十分投入地全力抽打着火苗,有人高喊:“快出来,出来!危险——”就在我抬头那一刹那间,猛然看到我被大火包围了!此时周围没有一个人,四面全是熊熊燃烧的大火,火舌呑嚼着干草“噼里啪啦”直响。哪见过这场面?当时的我吓呆了,不知所措……


千钧一发之际,还是那个声音在呼喊着:“脸朝风,身顺火,冲出来!要快呀!”我没再敢犹豫,更没时间犹豫了,咬紧牙关,一闭眼、一侧头,忽忽悠悠地向着声音的方向冲了出来!原来,喊叫我的是那位教我们如何扑打山火的老职工。唉,幸亏了他!看来,这扑打山火的活真不能靠蛮劲,又和他学了救命的一招!不知又过了多久,隐隐约约有人在喊:“没事了,火头灭了!”大家不约而同的停下扑救,抬头循声望去:原来,距南面林区不远处的草地上,草早已不知被谁成片的割下,且堆成几个大堆,当大火燃烧到那里时,已经没有了火源,火势自然就减弱,不然,火借风势,熊熊大火早已烧进山林了。


“赶快打扫战场,看看啥地方还有明火!”老职工喊着,自己首先去查找余火去了。我也和战友们一起投入“消灭”余火的战斗。

“通——扑!”在我身后传来沉闷的响声,我急忙回头,发现有人倒下了,是我们班的女战友王孟平,她倒在刚刚着过火的“塔头敦子”上。这“塔头敦子”是多年长草形成的自然草包,大小不一,大的有磨盘大,小的也约有西瓜般大,虽然大火被扑灭了,但里面却留有火炭,而且仍在燃烧。我急忙跑过去想去搀扶起她,可六班的大个子赵丰先我一步赶到,伸手就拉住了王孟平的手腕,使劲一拽,拉秃了手,拉她的那之手里竟然撸下一把人肉皮!鲜红的嫩肉从王孟平手腕处露了出来,殷红的脓血慢慢渗出,伤处沾上许多草木灰……


“哇——.”有人开始大哭起来。大家连忙小心翼翼得把王孟平搀扶起来,只见她双眼紧闭,被大火熏烤的脏兮兮的脸两侧、下巴都露出粉红色的肉,且都沾上了草木灰……那个时候的我们都是十七、八岁,生平都是第一次经历如此残酷的场面,看到王孟平被大火烧伤的摸样这样惨,大家都惊呆了,女孩子们更是哭成一片。 


“快送卫生所!都别愣着了,快——”还是那位老职工,像指挥员一样的“命令”使我们如梦初醒,大家慌乱的抬得抬、背的背,疾奔营部而去…… 在这次扑救山火中,我连共烧伤三人,我班班长——陈莉,战士王孟平,五班战士王建成。


很快,这件事情被登载在《哈尔滨日报》上。报道是这样写的:“一九六八年十月某日,哈尔滨下乡知青在扑救山火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保护了家属住宅、营区、山林等人民生命财产以及五座公路木质桥梁……”我们连队顿时成了兵团的“扑救山火英雄连队”,光荣了好一阵子。班长陈莉出身好,而且能说善讲,被破格提升为副连长,战士王建成提升为班长,他们二位到处演讲,连队还为他们组织了宣传队各处演出……而当年受伤最严重的王孟平,因出身不好,又不善言谈,什么也没评上,默默地在连队继续工作着。当时,我们很为她鸣不平,但终究没有人站出来为她讲话…… 可怜,更可悲!一个白白净净的纯洁女孩,被那场无情的山火夺去了娇美的容貌!她将如何面对今后残酷的人生?这严峻的问题在当时都有谁认真的思考过?恐怕只有老实的王孟平本人吧?也未必,可那时,我们太年轻了……

兵团往事·第一次伐木作者:刘全新文 刘铁新整理打印

下乡的第二年,也就是1969年的夏天,那是一个“战天斗地”的年代。那时的我思想极为单纯,想法只有一个:好好工作,好好劳动,彻底“改造”世界观,将来当模范,去北京见毛主席。

那时连队房屋少,我们这些下乡已经一年的“老知青”把房屋倒出来让给新来的北京知青,一齐挤进潮湿的帐篷里居住。8月,连队打算盖房,派我们班去北山伐木头,用来做房子的柱脚,这是我第一次参加伐木。去北山要经过一条不很宽的小河,那时候没有什么船,所谓的桥也被河水淹没了,只能游水过河。当我们十几个年轻人来到河边,看到河水流淌十分的急,有的战友提出回去,不想过河了,是我坚持着一定要完成这次砍伐的任务。我们这群17、8岁的毛头小子,大都不知道什么叫害怕,我更是根本不想是否危险,腰间栓上一条粗绳就跳进小河,另一头拴在战友小田腰间,因为我是班长,又会游泳(会游泳还要感谢在哈军工的小学时代,因为条件允许,上体育课时学会的),因此抢先带绳游向对岸,尽管小河不宽,但河水流速湍急,浪也很大,河中间水很深,而且我还身带两把板斧、两把刀具等砍伐工具,费了很大劲终于游到对岸。我和小田分别在两岸边站立挺直腰身,这样,我们就算“搭”上一座绳“桥”,其余战友手扶绳索依次过河,即使是这样,一个战友还是被急流冲得横漂起身子,上下翻滚,要不是双手死死抓着绳索,就差点被冲走了。

做房子柱脚的木头必须是柞木(橡木)或者是桦木,而且需要很直的那种,这样标准的树木很难找,进山后,我们在找寻过程中无意间发现在柞木上长着的猴头——长得像猴脑袋的一种蘑菇,是很珍贵的,它一般是成对生长的,发现一只,在它的对面树木上必然有另一只,最大的有篮球般大,最小的也有拳头大小。我们哪见过这么多的猴头呀,此时,大家竟然忘记来这里干什么了,兴趣盎然的采起猴头来。不知过了多久,我突然想起我们该干正事了,就大声招呼战友们:“赶快伐木头吧,不然天要黑了!”大家把采集的猴头、木耳等装起来继续找寻需要的树木。我们费了很大的周折,总算砍伐了十几根柞木和桦木后,就开始往回赶。 


过河时,我仍旧是身栓绳索率先游向对岸。为了保险起见,我们用稍微细的绳子连接两根树木,让其“头”搭“头”,这样,两根原木变成一大根,正好横“搭”在最深的河中间,原木凭借着河水的浮力竟然稳固的像一座浮桥。这样做是为了让其余战友过河更安全些,因为他们除了扶着绳索,还能扶着原木“桥”,不至于被湍急的河水冲走。大家一个一个小心翼翼的轻装过河,总算都安全地过来了。运木头的工作自然是小田配合我,由我一人来回游,一根两根的往回推运。那时,正赶上我的腰间长着一个大疖子,十分疼痛,可我咬着牙硬挺着把十几根原木运过河。 

这里离连队8里的路程 ,我们是扛着原木走回去的,十几个年轻人,每人扛一根,我扛两根,早晨8点出来,干了一天的重体力活,现在已经是下午四点多钟,大家都饿急了,只得把在山上采的鲜木耳抢着都吃进肚里,一点渣都没带回来。回到连队已是傍晚时分,战友们累得筋疲力尽,而我,腰间越发疼痛,连饭都没吃就连忙找人给看。付师傅用罐头瓶子给我拔那只硬硬的大疖子,结果拔出半罐子浓浓的血水,痛得我连腰都直立不起来,第二天根本爬不起来了。因为这个腰,拖累得我硬是在帐篷里躺了好几天。 


这次砍伐过去了好多年,回想起来还真有些后怕——过河时我们“搭建”的“桥”如此简易,竟然都过来了,真叫人捏了一把冷汗!那次要是真出了人命,也够老兄我喝一壶的!不过,之后的“翻车”、“电击”的事情也许就没有了,我的命运也可能就是另外一种情景了。

(作者是68团荒友) 

一个生命顽强的知青,乐观向上的知青,住在敬老院里,用失去双手和双小臂的肘,夹着一支笔写下的人生经历,靠他的妹妹敲击键盘整理出来的文字,还会令人质疑吗。我们感谢为生命而歌的战友,正像一首歌中唱的:你的果实里有我的生命,你的江河里有我的血液,即使今朝我逝去,也要长眠在你的怀抱里。在这里,我冒昧的代替两位作者向你道一声:感谢你的关注!

——史占清

文章来源:北大荒之情网 图片来源:网络

本文由“老知青家园”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来源 

欢迎知青朋友来稿,投稿邮箱jianzi103@163.com


长按左边二维码关注 老知青家园

点击下面阅读原文访问荒友家园网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